晶瑩剔透的循環經濟-廢玻璃回收
美觀、實用、穩定、方便、多變性,讓玻璃早從幾百年前就開始使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現代人更是人手一支由玻璃面板製成的手機,過去每當玻璃碎掉,我們第一個反應總是將玻璃掃起來並裝進袋子裡丟掉,卻忘了這些玻璃,其實是可以回收的。
一間工廠撐起全球第二回收率
台灣玻璃回收率排名全世界第二,而光是台灣玻璃大廠「春池」,每年回收玻璃就達到一億公斤,等同一年幫台灣減少了十六萬八千噸的碳排放量,春池玻璃在累積五十年的技術轉換下,除了創造經濟價值,同時也默默的帶起了環境保護。
比較環保是真相還是假象
相較於人們愛用的塑膠製品,人們普遍覺得玻璃容器與製品是更為環保友善,但很多東西都是一體兩面,受環保人士喜愛的玻璃容器,熔點大約在上千度左右,因此不管是新製造或回收再製的過程,都需要花上比塑膠多上好幾倍的燃料與原料,玻璃本身穩定、堅固的特性,也導致散落在野外的玻璃碎片需要約一百萬年才能被自然分解,但若能重複循環再利用,玻璃確實是對環境十分友善的產品之一,至少本身無毒,且不會產生惱人的塑膠微粒。
再生案例-星光般的玻璃瀝青
廢玻璃容器主要成分與一般砂石相同,以「二氧化矽」為主, 是可完全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回收的廢玻璃經加工處理後,玻璃砂的韌度、透水性佳,能取代一般路面所需添加的部分砂石,成為「玻璃瀝青」,玻璃瀝青可應用於道路及景觀,重新賦予廢玻璃新生命,亦有助排水、控溫及止滑性,並能有效提升地層含水能力,可逕流滲進土壤,讓雨水滲、補注都市區域的地下水,提升城市的整體防洪能力,另外再生玻璃砂也可製成各式玻璃地磚、圍牆磚、透水磚等,充份發揮廢玻璃回收再利用價值。
每年回收一億公斤廢玻璃的春池玻璃認為
循環經濟應是將廢棄物「升級」再製,而非「降級」利用
以「亮彩琉璃」為例,視覺上它璀璨繽紛,材質也比大理石硬、比花崗岩亮、吸水率近乎零,而且當中鍶與鋇元素還能阻隔紫外線、膨脹係數低而老化速度慢,適合用來拼貼建築牆面,作為公共藝術、庭園步道、泳池周邊、園藝盆栽的材料,從廢棄玻璃一躍而為琉璃藝術品。
永續經營
相較塑膠容器總類及成分多元,在面對回收處理的高溫熔融時,容易產生劣化現象,只能降級再利用。而廢棄玻璃是一種可以完全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其主要成分以二氧化矽(SiO2)為主,與一般砂石相同。因此,回收的廢玻璃經加工處理後,其玻璃再生粒料(俗稱玻璃砂),便可以適當地取代一般路面所需添加的部分砂石,成為「玻璃瀝青」,或是製成各式玻璃地磚、圍牆磚、透水磚等運用於道路及景觀的環保建材。回收廢玻璃容器,減少天然資源的消耗,實踐環境保護「回收再利用」的永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