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代替購買,環保署推「維修度指數」
當手機或筆電螢幕出現破裂、浸水、充電口無反應或是電池效能降低,你會選擇維修還是購買新手機呢?根據統計,如果維修費用高於新品價格的30%以上,民眾通常會直接購買新品,為減少電子廢棄物帶來的環境衝擊及資源浪費,環保署參考法國「維修度指數制度」擬推出「電子產品維修度指數」,六月起輔導手機、筆電業者試行。
比起修,為何大家更喜歡買
眾所周知,小小的一台手機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黑科技,因此若要讓一台手機方便拆解與維修,勢必需要犧牲掉許多的功能與特性並花費高昂的研發費用才能做到,且越是複雜的手機就越難拆解,因此企業為了保持利潤與裝置效能,依舊選擇目前的組裝模式,難以拆解加上越來越精密的設計,使替換的部件費用依舊居高不下,導致人們有修一台手機不如換一台新的要划算。
修與不修的差異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的報導中指出,每部手機至少包含以下危險化學物質中的一種:鉛、鎘、汞、溴、氯,因此丟掉整部手機比起維修單一部件,對環境的衝擊更大,即便能正常進入回收流程,目前提取廢電子零件內貴金屬所使用的有毒溶劑,也是對環境的一項隱憂,若能只針對手機或電腦損壞的部件進行維修,不只省去多餘的話費,還能有效降低廢棄物帶來的汙染,但可惜的是,多數人真正在意的還是對功能完全沒有任何影響的外殼老化與使用痕跡。
環保署說明,法國維修度指數應用於手機、筆電、電視等13項電器及電子產品,強制要求製造商或進口商公開維修度指數自評成果。
不只如此,歐盟2022年也公布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則(ESPR)草案,維修分數將搭配產品數位護照制度揭露。
為使指引內容逐漸完善,環保署6月將辦理試行計畫,優先邀請自願參與的手機或筆電製造商進行試算評分,並配合分數驗證流程,10月公開揭露產品評分成果,先提升民眾認知,再視成果評估是否入法。
奧地利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鼓勵大家『能修就修』
電子產品損壞固然可惜,但若只因簡單的小問題就將產品丟棄更為可惜,部分產品高昂的維修費常使消費者抱有"這錢我都可以買半個心機了"的心態,因此寧願花更多的錢購買新品,而不願將物品送修甚至是丟棄,不僅製造了許多電子垃圾,更耗費許多寶貴的地球資源,為了有效減少電子垃圾與保護環境資源,奧地利政府於2022年4月開始發行「電子產品維修卷」,補助筆電、手機、咖啡機等電器等半額的維修費,短短一年就發出超過65張,接受維修券的地點也增加到3500家之多,讓維修比起購買新品變得更具吸引力。
使民眾擁有良好環保概念
早在2020年,維也納已先行推出「Reparaturbon」維修計畫,補貼50%維修費用,上限100歐元。除了補助電器,連修改衣服、修理腳踏車、家具也都能獲得補助。網路雜誌《Reasons to Be Cheerful》報導,維也納的計畫大受好評,當時共修復了3萬5000多件物品,減少85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跟過去繁瑣的程序相比,維也納成功的秘訣就是流程簡單,民眾只要支付一半的維修費,其餘由市府撥款給維修中心,以此翻轉民眾心中「維修不如買新品」思維。
政府補助使維修更便宜
奧地利的獎勵計畫從去年4月至今已滿一年。民眾到官網就能下載維修券,每張維修券補貼50%維修費用,上限200歐元(約新台幣6640元)。兌換完畢後可再申請另一張,修理另一部電子設備。《美聯社》報導,奧地利環境部統計一年的成果,民眾共使用超過56萬張的維修券,遠超過2026年40萬張的預期目標,維修點也增加到3500處。歐洲「維修權」(Right to Repair)組織解釋,維修權的核心就是要讓維修變簡單。在活動一開始時,就有1200家公司接受維修券。民眾能就近找到維修站,這是計畫成功的重要因素。
(以上資料參考自 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