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難以回收的塑料薄膜重獲生機
對於喜歡網購或經營網購的人來說,"破壞袋"應該是個不陌生的東西,而破壞袋顧名思義,在完成包裝與運輸任務後,結局就只有"被破壞"一途,不論是撕或扯,這些破壞袋在被用做一次性產品使用完畢後,幾乎都進了一般垃圾桶,面臨焚化或掩埋的生命週期終點,而如同其他塑膠製品般,由LDPE所製成的破壞袋,即便大多標示著"可分解材質",卻如同之前所提過標榜著"可分解"的餐具那樣,皆需要在特定的"嚴苛"環境之下才有辦法進行分解,網購如此盛行的年代,已經有太多破壞袋在還來不及"被分解"或是進行處理前,新的垃圾卻在瘋狂的增長,而美國兩間企業LyondellBasell與AFA Nord已意識到了這類塑膠製品狂增不減的情形,已計畫在德國建設一座專門回收這類材質的工廠。
難以回收的薄膜類塑膠
在講述這兩大企業的偉大計劃前,我們也許能先來探討為何這類產品如此難回收的原因,台灣目前能回收的塑膠產品大致分為塑膠類與寶特瓶類,也許你會認為回收一個寶特瓶沒甚麼難的,但今天若要你將許久未整理的櫃子打開清理,並把不需要的東西回收分類,這時候的你可能就開始有點頭痛了,這也是目前在做資源回收時,許多人都歷經過的問題與疑問----"我手上這東西算不算塑膠"?
眼花撩亂的塑膠製品
目前台灣常見的塑膠種類有-PET、HDPE、PVC、LDPE、PP、PS以及OTHER(其他塑膠)等七種塑膠,除非你是一位塑膠專家,不然要你記住全部的塑膠種類恐怕有點困難,再加上除了食品餐具以外,各種塑膠製品的外型百百種,從玩具到汽車零件、美妝用品與生活用品,不僅單單依靠外型難以辨認塑膠種類,有些複合材質也讓人在選擇回收桶時面臨選擇困難,而通常當人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常見的結局都是丟進"一般垃圾",停止了思考,也宣告這個產品無法再被重複利用。
塑膠的種類繁多雖然無法讓使用者詳細清楚自己手中的塑膠製品屬於哪種種類,生怕造成回收人員的困擾或衍生其他麻煩,導致許多塑膠製品無法被有效的回收,甚至有部份的人認為如塑膠袋等薄膜塑膠是無法丟入"塑膠類"回收箱進行回收的,但事實是,只要是合乎以上七種的"塑膠類"都可以交給資源回收車進行回收,若你真的無法辨識自己手中的塑膠製品是否屬於可回收的塑膠,其實可以看看塑膠產品上一個三角形的回收符號,再對照行政院環保署提供的塑膠分類表,就能快速知道自己手中的東西是否為可回收塑膠了。
為何要回收塑膠薄膜?再利用的商機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大
LyondellBasell 和 AFA Nord的主管表示,新的回收裝置預計每年生產 26,000 噸回收LDPE和LLDPE材料,並將之供應給任何需要的廠商,且有部分回收材料也會投入該兩家企業的生產線,藉由高效率的分選裝置與回收裝置,能從各種塑料廢物流中尋找目標並提取原料。現代人消費量與網購機率之大,破壞袋這種塑膠薄膜被任意丟棄的數量比起過去增長了好幾倍,因應全球物料上漲,從前便宜的塑膠原料到了現在已經漲了好幾倍,若能透過回收得來的材料進行回收,搭配上最新型、有效率的分類機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更能有效減少塑膠薄膜垃圾氾濫的情況,可以說是在利益與環境保護方面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