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包裝減量正式上路,PVC成了拒絕往來戶,再生料成為重點
網購包裝減量法規已於112/07/01正式上路,並規定業者透過網路所販售的物品,在寄送時都必須符合新的包裝使用方式,網購包材如(紙箱、破壞袋、緩衝包材)若使用紙類則必須含有90%的再生紙,若為塑膠則需含有25%以上的再生料,而時常用於封裝或是標示品牌用的PVC封箱、絕緣膠帶、貼紙以及相關材質等包材,則是全面禁用,在政府的「大力減塑」作為之下,龐大的網購市場與企業要如何"使用"、"製造"與"回收"環保再生材料,成了與利益相關的頭痛問題。
"難以回收"的塑膠袋
塑膠袋使用的歷史不過短短60年,卻成為當今史上最大的汙染源之一,目前全球每年平均使用掉8550億個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所有袋子的面積總加足以覆蓋整個地球表面,以此可以想像現今人們的使用量與丟棄量之大,而網購所常用的破壞袋,除了增加隱蔽性與不透光性所加入了染料與複合材料,表面的標籤與膠帶,也導致其難以進行回收,不過隨著新型網購法規的出台,使"塑膠回收"這一詞再次重回大眾視野,網購平台除了開始建議賣家使用可分解材質製成的破壞袋,其他可回收材質的破壞袋也相繼出現,讓廠商有了更多的選擇。
包裝箱改為"回收紙限定"
紙箱在網購盛行前就已經是種到處可見的商業用包材,到了網購高度發達的今日,更成為大小商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以至於各家物流甚至都有推出相同的紙箱寄送規定以及規格表,以方便管理與儲存賣家所寄出大大小小的貨物,不過早在新型包材法規正式上路前,多家知名企業如MOMO、PCHOME網購大品牌,皆早已持續購入並使用再生紙箱來寄送貨物,並推出"循環紙箱",使紙箱不再拘於一次性的使用,還能透過良好的回收機制再次回到線上繼續使用。
在乎環境的我們,今日有了可分解塑膠、環保再生塑膠、可溶性塑膠與各種環保再生紙製品,但在使用與回收上,過去的統計資料都顯示台灣回收的成效並非那麼理想,當我們探究其原因,發現有大多數的問題發生在民眾的丟棄環節以其後端的物料處理上。
不論是網購時所拿到的紙箱、塑膠包裝,或是日常使用的各種產品,很多民眾在處理資收物時因不了解所有相應的回收管道、分類依據以及相關的回收資訊,即便有心要做回收,但若是連回收地點與方式都必須自己查詢將使人們感覺麻煩又耗時,因此大多只好隨手丟入一般垃圾桶內,導致可回收的材料無法有效地進入回收線。
以PE與LDPE製成可回收的塑膠破壞袋來說,台灣目前並未大力推行回收,或是目前現有的回收據點過少或偏遠,導致網購的民眾的拆開包裝拿出商品後,包裹用的破壞袋與內部的塑膠袋只能作為不起眼的一般垃圾被丟入垃圾桶,就算有少數幸運的破壞袋進入了回收產線,以目前回收分類場主流的「手動分選」作業執行分類與揀選,不僅效率過低又無法準確的將資源物挑起,導致後段的分選率低下,許多未被撿起,有再次利用價值的物料都被當作一般垃圾排出後,送至掩埋或焚化。
若轉頭看看國外現行的塑膠薄膜回收現況,不僅有著各家回收大廠的支持、明確的回收標示以及多家回收據點,各地政府也配合透過垃圾桶的檢查機制提醒民眾做好垃圾分類,當這些回收物料抵達處理工廠後,近年陸續導入的AI智能回收系統還能快速又準確的將線上各類材質進行分類、揀選與紀錄,有效提升了整體的回收率,還確保沒有過多可使用的資源物被浪費。
國外現行回收資料參考
落實回收再利用,保護環境之餘還能創造收益
過去曾有段時期,不僅塑膠原料充足且價格低廉,當"新料再造"的成本遠比"回收再造"要來的經濟又實惠,就容易產生大量的塑膠廢棄品,而近年來隨著國際間大事不斷,各種原料的價格與運送費用逐年上漲,並隨著各國環保意識抬頭,新的環保政策法規更迫使更多企業接受全新的挑戰,在各方形勢逆轉之下,若能有效將各種垃圾中的回收物如,塑膠、金屬、紙等進行有效分類與回收再製,除了能幫助企業能夠更完整的掌握預算與效益,使收入不被上漲的物價所影響,在與"新網購包裝法規"等類似的政策上路後,也出現能夠發展更多客群與銷售的商業管道,在環保意識、技術與作為都十分強大的歐洲當地,其實已出現不少台灣本土企業生產的環保產品,在極端環境與氣候變遷日漸嚴重的時代,環保已成為一種新型的"跨國生意"。